花厅计划(The Cloister Project)将于12月19日呈现廖斐个展——“外在”。展览通过绘画、装置等多种媒介,基于图像和演算,呈现对认知秩序与规则的思考和颠覆。展览将于修道院公寓对外开放至2022年2月28日。
“外在”展出的系列作品围绕人与日常物的既定关系展开,这种关系体现为一种默许的认知惯性和结果导向,如在夜晚开灯、以顺时针看钟等。但人造物除人类因感知局限所囿而与之产生的固定搭配外,还存在诸多其他可能性。廖斐的创作始终以“物质”为线索展开,并对规则及由规则产生的“真相”予以警觉,期望以实践的方式更接近事物本身。本次展览中,廖斐尝试通过物的内在属性及其与人的相互关系穷举出双方交叠的各色排列组合,借此消解外在物与人的固化关系,转而使物自身的范畴显现;而观者也得以脱离主观先验,以更加去倾向性的视角去看待它们,并审视人类与其的关系。
廖斐此番对物的探究依旧由基础几何元素展开,作品《集合》中,同一个圆由三种制图法绘出,平面几何、经典透视、斜二测画法三重经典观测视角下,人对圆的主观定义被模糊而呈现方式却得以多元化,集合内圆相互叠加的共通地带被具象出来,好似为认知凿开的新通道;汉字词组、六边形等元素也以中心对齐或与圆内外切等形式随机组合,作为子集的相交部分则由红、黄、蓝等原色标注,变动中看似混沌抽象的体系便以逻辑化的方式被提取而出,作为线索贯穿展厅各处。廖斐作品中形而上学式的发问也与他对日常物件的一贯使用相结合:基于修道院公寓内物件自身的可变性,如窗的开闭、灯的明灭、指针的正反旋运转,甚至手、咖啡杯的放置方式,廖斐如算法般输出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并形成变换的时空合集,引导观者对已被社会赋予既定概念的特定手势、时间观念、空间排布、行为制式提出质疑。
依托廖斐作品提供的多重视角,物平常难以被观测或被习惯忽略的形态铺陈开来,演绎过程中留有的痕迹则转为条条路径,既标示着物本身,也呈现出人与物这两大集合的互联部分,为理解人认知的构建及运作供予全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