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 2017.4.8 14:00
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C展厅
座谈: 2017.4.8 16:00,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多功能会议室
展期: 2017.4.8 – 5.3
策展人:刘畑
艺术家:宾雅、陈哲、蒋竹韵、廖斐、廖文峰、刘月、娜布其、赵要
由一个几乎相同的初始状态出发,虽千万局球赛,竟从未重复——或者,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时刻重复。
这是人间的球场故事,却仅仅基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数学原理:直线运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刚体、势能、作用力、加速度、法向、延长线。在一个有限的边界中,计算、预测、控制、随机、误差、延异、判罚……永远追求精确,永远不能取消偶然性。
抽象的质点不存在,但可以被思想。构成肉身的量子遵循不可思量的概率仪轨,只能描述、无法观察。神经元的突触不知何时收到信息,传导并指挥你留下莫名的痕迹。人如同花粉般振动、飘荡,我们的癖好与命运之矢量各自形成纷纭的夹角。
于是,比赛的道具投下长长的阴影,大海成为水滴的球场,涟漪的边界推移着,在穿针引线中动荡不安。黄昏来自宇宙中两个星球的周旋与道别,而星星不过是儿童游戏盘上的数块石子。从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到金融街巨富藏身的摩天大楼,抬头依然看见同一个太阳,何妨将整个种族的命运寄存于一颗鸡蛋之中?
离开数理模型与游戏规则的简单整合,从抽象灭点反推出大千造物,展开一个更加复杂的精神与现象的场地:人类是一种缓慢而炽热的氧化物,而世界的神奇就在于这种精确和偶然的混合、不可分离与“居然存在”。
它始终是一场公开赛。
策展人介绍
刘畑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创作」的共同推进,工作贯穿策展、作品创作、理论研究及写作。
2006年起,作为策展人参与策划了众多学术性展览,近期包括:第11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策展组成员)及“理论剧院”(Theory Opera)项目总监(2016)、达达100周年瑞士苏黎世闭幕论坛特别项目“达-da行动”(2016)、「灰/刃/框/洋(首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参展主题展)」(2015)、「虚空:禅意之维」(2015)、首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年策展人项目优胜项目「大地备忘录」(2014)、「偏好:汉雅一百」 (2014)、「进程(Reflecta):首届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关于某物的报告: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2013)等。
2010年,创建独立研究-创作机构「开放问题研究所(Open Matter Institute)」,开展广义的研究、创作和策展工作。
当前的研究聚焦于「媒体-现实」方向,进行中项目包括「近反物质材料(Almost Anti Matter Material)」等。
艺术家介绍
廖斐
1981年出生于江西,200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
廖斐的工作是从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的疑惑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工作去更接近“事物”。今天取得的认知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的实证主义。
而认知外界的主流世界观是一种建立在二元基础上的物质观,即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这种观点无疑承担了我们希望清晰划分事物的愿望,由此发展出的科学有一种清晰、简洁、机械的美感。廖斐一方面对于二元抱有强烈的怀疑,另一方面又对于在二元的基础上产生的美感有着强烈的兴趣。这促使他从2011年开始以“物质”为线索进行创作实践。并逐渐地将工作的范围扩展到在二元基础上建立的尺度,以及系统本身。
在最近的工作中,廖斐动用一些日常材料通过艺术的在外形式以展示事物自身的存有问题。以一种工具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艺术,在思维逻辑和抽象概念上创作出感性的强度。他的作品将数理系统所带有的平衡感转化成视觉语言。透过低限的,几乎仅仅是语言的表达,这些作品让我们体验到数理、逻辑和抽象事物的临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