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照见》
采访人:Casey Hall
被采访人:Vanguard Gallery
1.为什么把这两位艺术家放在一起?怎么看在“照见”这个展览中两位艺术家的组合?
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很相似但却是以不同的两种风格呈现出来的。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中都呈现出冷静的姿态同时她们赋予作品一种持久的力量。她们的作品中没有能立刻吸引眼球并给人以震撼的绚丽色彩和宏大历史背景,相反两位艺术家都选择了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她们的作品给予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中被忽略的时刻。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会不时的想起那些作品的片段并停下来思考这些作品思考自己的生活。这正是我用“持久的力量”来描述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原因。当然,正如我所说她们的作品是不同的两种风格。梁玥的作品让人疑惑这是否是未经整理过的一手田野资料但有机的照片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呈现出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她们的作品就像两条不同的道路,途中你会经历不同的风景但最终都带你来到相同的目的地。
2. 展览的英文名 “Feel in the Blank”有什么涵义?
Feel in the blank 听起来像 fill inthe blank也就是填空。这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做这件事,就像现在我正在为你的问题填空。也许有人讨厌这个名字因为会令他们想起考试。甚至有人害怕填空并且他们使用了一个时髦的词“选择恐惧症”。而我认为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空白的,需要你去填满。梁玥和有机都选择日常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但梁玥更像一个探索者,她收集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生活片段。她的录像好像一面镜子,当你站在她的录像前你会获得一次机会来看看这些片段是如何从生活中溜走的。而有机则是一名舞台导演。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出戏剧性的视觉效果。这正是她们为生活填空的方式。两位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发掘出“无聊”、“琐碎”、“无意义”生活中的闪光点。感受生活而不是简单的填补生活,这正是两位艺术家和他人不同之所在。而展览的中文名“照见”则来自于《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
3. 显然梁玥和有机都因展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所知。你认为人们将从她们的作品中获得何种体验或启示?
正如我之前所说,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契机去审视被称为“普通”、“平凡”的生活。你能感觉到时间流走了但它们带走了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想在梁玥的录像中观众们会发觉有什么躲藏在我们的“日常”中,而对于有机,观众们一定会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种拍摄照片的方式?有机用她的相机收藏生活片段并在自己生活中浮现出的念头指引下将这些片段送上一个戏剧性的舞台,就像她从跳蚤市场找到的相机,她所听说过的养成珍珠和制作玻璃球的方法还有她所生活的城市中即将消失的房子,这些都来自于她每一天的生活。所以我想从梁玥和有机的作品中观众们会获得关于生活“知”、“行”两方面的启示。
4. 奥诺黛拉的“看窗外”系列描绘了迅速变化的都市景观,很显然这也是很多上海人能感同身受的,这是否是你们选择展出这一系列的部分原因?这一系列传达了关于都市生活的何种信息?
之所以选择“看窗外”这一系列首先是因为它们和“如何制作珍珠”是同一时期创作的,所以两个系列是互相关联的。在“如何制作珍珠”这一系列中,有机将一个玻璃球塞进了她的相机镜头里,这好似我们的意识进入了相机,而通常来说没有人会这样做。相机正如一个“盒子”,相机中的玻璃球产生了阴影,而阴影恰是我们所说的“Blank”。而在“看窗外”系列中,对马上就会消失的建筑有机当然很感兴趣。如今,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毁灭和建设都在不停上演。同时有机关注房子这种存在形式。建筑正像可以让光线进入的“盒子”,而窗正可以让光线进入(好似相机)同时又是射出光线的出口。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两个系列代表了生命短暂的事件(人群)和房子(建筑)而事件和光线产生出了照片中的“Blank”。
5. 考虑到中日两国的历史,将中日艺术家放在同一个展览是有什么意图的么?
我完全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在我的眼中,梁玥和有机只是艺术家同时我们的展览也只关注他们的作品。如果有人想从中日历史政治中做文章,这是他们的选择但并不是我们的意图。你的问题正好让我想起了这次展览新闻稿中的话“艺术没有救赎社会的雄心,即通过审美实践来支配广泛的可能性王国。……艺术的功能……就是在世界之内使世界显现。”